我想好好煮一鍋好吃的麻薏

下鍋炒菇,或是所有蕈類入鍋慢炒,一開始菇姑們乾乾的、緊巴著橄欖油,約5分鐘漸漸溼潤出水隨著鍋氣慢慢蒸發,隨後菇體油滑光亮起來(此時我會撒上海鹽持續讓菇的滲透壓與油一致),一般來說炒到這個階段就能盛盤出菜了;但且慢起鍋,轉中小火持續炒至30分鐘,菇菇們原始的白色部分將褐變至檜木色澤,像在焦糖化反應,體積也縮小到原來的4到5分之一,此時起鍋。盤上鮮菇的香氣達到蕈類食材的頂點,手上一碗蒸氣裊裊、粒粒飽滿的台灣米飯,吃起來像鐵一樣的絕配。


光是油、鹽以及火候掌握即有機會發揮食材本身潛藏在內的美味。

走進料理之後,不自覺對火侯、食材水分、蛋白質變化、用鹽(糖)時機愈來愈敏感,多做過幾回,對食材與料理環境的碰撞,累積心得扎實起來,啊!原來師父或食譜書講得是這麼一回事!

料理食物從基本物理去理解,化學隨侍在側告訴你怎麼變化,我想瞭解「美味」;它竟然是從食材從原始生機的狀態被破壞重組之後,蛻變出來屬於舌尖上的美麗。

常聽到有人建議怎麼做會好吃,內容多抵是要加蒜、魚脯仔、奶油炒、加醬油、倒米酒等等之類的「調味處理」,但我比較關注在食材本身,它理應能發揮自身特色,味譜釋放了我才會對後面的調味有興趣。

阿嬤說麻薏真厚工噢!
心裡說對啊!我就是要作它,抽絲剝繭找出核心使我狂熱。
即便結果可能只是





你吃完一碗花了1分15秒以示滿足,只說,老闆!20塊給你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後記:

我常炒的菇:草菇、杏鮑菇、埔里香菇、秀珍菇、雪白菇、蘑菇、滑菇
炒鍋:阿嬤牌生鐵鍋
油:有機初榨橄欖油
鹽:地中海海鹽
米:關山米
煮米器具:陶鍋

留言

熱門文章